close
魏德聖:我不當暴起暴落的賭徒
《遠見》雜誌2008年11月號 撰文=楊瑪利、楊方儒 2008/11/24
《海角七號》之後的新計畫
400年前,在紅毛荷蘭人口中,這是一塊兩河之地。由曾文溪與急水溪沖積而成的平原,現在的名字,叫做麻豆。在古老的西拉雅語中,則稱做「眼睛」,象徵著這是各部族的靈魂中心。
才剛剛以《海角七號》電影紅遍大街小巷、人稱「小魏」的導演魏德聖,儘管行程上仍為推廣《海角七號》而忙碌,儘管眾人正爭論是否要有前傳、續集時,小魏的心裡,早就靜靜醞釀著下幾部電影。
除了外界比較知悉的霧社事件《賽德克巴萊》一片台灣史詩外,他內心其實還在蘊釀著《倒風內海》三部曲。
他甚至提前預告,這可能將是他的封刀之作。
《倒風內海》是作家王家祥在12年前出版的經典小說,內容描述台灣幾百年前西拉雅族與沼澤濕地的特殊文化,以及荷蘭駐軍在當地矗立起高大城堡的連串故事。魏德聖計畫,以麻豆社戰士、漢人海盜、荷蘭傳教士,三個迥異民族的觀點,把跨民族的在地史詩,於鏡頭下完整訴說。
小魏雲淡風輕地說,《倒風內海》總預算將高達10億!不僅比《海角七號》成本高上20倍,在國片史上更是前無古人。
為生出更多故事 打算當製片
「拍完這三部曲,我就不想當導演了!」他正色說,當導演一次只能講一個故事,他將轉換跑道當電影製片,「一次可以同時生更多故事出來!」
《海角七號》暴紅,魏德聖沒有因雜沓而來、大拜拜式的社會關注,亂了自己的腳步。他計畫在明年秋天,開拍以霧社事件為背景的《賽德克巴萊》,再來則是《倒風內海》三部曲,最後希望沒有遺憾的離開導演椅。
作家小野讚歎說,魏德聖這一代年輕電影人,非常勇於表達自己心底的欲望與私密,對於寶島多元複雜的歷史經驗,更是毫無顧忌的痛快訴說,「這是上一代,不能或不敢的。」
「他一定能把我的小說,發揚光大!」得知小魏的心願後,作家王家祥極為肯定地說,從《海角七號》來看,魏德聖「說故事」的功力,比他自己還厲害,已完成的《倒風內海》劇本,更已經超越原著小說的氣勢與規模,將讓全世界更多觀眾感動。
「《賽德克巴萊》劇本距今完成已經有四年時間,《倒風內海》劇本更久,放在我這裡已經整整六年了!」中子創新公司製片馬天宗認為,小魏是個穩紮穩打的精明導演,絕不會被外界過多的紛亂光芒,迷惑了眼睛。
的確,魏德聖的耐心與苦心,像是經15年磨練的劍,極鋒利才出鞘。
十多年前,魏德聖從專校電機科畢業、退伍後,因緣際會踏入電視圈當助理,再經人介紹進了楊德昌的電影公司,一路從小助理做到副導演。
這個電影門外漢,靠著從楊德昌處得到的啟發,再自修自得,竟然15年後闖出一片天。
光復以來的票房奇蹟
辛樂克颱風來襲時,《海角七號》在驚呼聲中創下8000萬票房,成了十年來的國片驚奇。到了薔蜜颱風肆虐這夜,達到2億票房。接下來,熱映高潮出現,短短20天內再添兩億,衝破4億大關,平均每天有超過四萬名觀眾走進戲院,全省各大影城起碼超過四個廳播映,迄今有近200萬人看過,下片之日遙遙無期。
一年半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宣示要拍100部電影,振興國片市場,但首發的《白銀帝國》至今遲遲未上映,後續大規模的拍片計畫,也還沒有影子。
四年前,新聞局力推「國片人口倍增計畫」,口號喊了很多,但當年觀眾與票房,卻絲毫不給面子!100個進戲院的人當中,只有一個人願意看國片。
台灣科技首富與執政團隊,一項做不到的任務,魏德盛卻能夠在大環境否定氛圍下,起了一個美妙開端。
馬英九總統甚至在國慶大典上,特別讚揚魏德聖「碰壁100次也不放棄!」的精神。
「他真的很像李安!」資深影迷、政大科管所教授李仁芳認為,魏德聖的個人氣質,以及十年寒窗無人問的沉浮過程,都與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肯定的李安,極其相似。
在乏人問津的多年裡,小魏跟李安一樣,有著一路相挺的太太,「她支持了我15年。」同時跟李安一樣,他不但大量閱讀,還花很多時間寫下了許多劇本,磨鍊說故事的能力。現在除了幾本劇本要自己拍攝外,他手上還有很多劇本可給別的導演拍。
票房奇蹟來自影片純真力量
《海角七號》的純真力量與療癒系氛圍,是票房大好的關鍵。
一位七旬歐吉桑,在宣傳活動上,緊握著魏德聖的手,瞪大眼睛說:「這一輩子,我兒子第一次帶我來看電影!」
夏威夷影展上,有一個老華僑家庭。大兒子剛從台灣回來、被《海角七號》感動的痛哭流涕,叫父母一定要看,一家人千方百計要擠進特映場中。
「我好像拯救了很多家庭的感情!」魏德盛笑得開懷。
《練習曲》導演陳懷恩認為,這兩年突圍而出的國片,包括《練習曲》《海角七號》《囧男孩》,最大的特色,就是劇中都沒有壞人。
《練習曲》去年為國片復甦開了一扇小窗。一位法國記者看完後,很感動地跟陳懷恩說,台灣其實沒有那麼糟,為什麼整個社會、媒體版面都是負面消息,看了《練習曲》才知道台灣不為人知的樸質美好。
同理,再正常不過的夢想、再直線不過的劇情,今年則讓海角,成了全台灣人苦悶情緒的出海口。
「《海角七號》引爆的力量,不是票房可衡量的!」台啤籃球隊行銷總監、《態度》紀錄片製片陳建州認為,不論是振興國片,以及觀眾進戲院體驗到的心靈慰藉,早已遠超越金錢數字。
7月下旬,《態度》上映時,魏德聖特地到戲院為陳建州打氣。那時《海角七號》已確定緊接著排上暑假尾聲檔期,兩人心裡都很忐忑。
「我們乾脆就坐下來禱告!」陳建州建議。小魏瘦弱嶙峋、黑人一米九肌肉賁張,極不搭軋的兩人,就真的不顧人潮側目,就坐在信義威秀影城中庭的咖啡廳,向上帝祈求奇蹟。
瘋狂帶來的完美餘韻
8月初,大導演侯孝賢逢人就推薦《海角七號》。因為暑假檔期,好萊塢大片接連上映,他很擔心《海角七號》會被淹沒。
結果證明勞勃迪尼洛、艾爾帕西諾、李奧納多迪卡皮歐等票房保證男主角,比起20萬片酬的「阿嘉」范逸臣,都不是對手。
2006年,《海角七號》開始籌備時,當年國片總票房僅僅4339萬,魏德盛卻願意「捨得」,不計回收以5000萬預算開拍。
「沙灘演唱會是我第一場戲,包括四機作業、舞台規模、臨時演員數量,都把我嚇到了!」搶眼配角「馬拉桑」馬念先回憶說,他當下心裡直覺,導演有把握回本嗎?
「已經完全瘋狂了!」魏德聖回憶起當時不顧一切的心情說。
這瘋狂的結果,原本非常可能是由魏德聖獨自承擔,欠下一屁股、一輩子還不完的債!不過,現在全台灣已經有將近200萬人,作夥快樂一再回味這瘋狂帶來的完美餘韻。
魏德聖已成為媒體寵兒,上遍各大通告,但他與《遠見》深談人生目標與新戲計畫,還有拍攝《海角七號》的苦楚。以下為專訪精華摘錄:
奇蹟‧與觀眾產生感情互動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最近頻繁出國,還得到夏威夷影展肯定,有沒有一些感想?
魏德聖答(以下簡稱答):本來我覺得這部片,在文化、歷史意涵上,比較適合日本,但很可惜的是,我們沒有入圍東京影展。
到了夏威夷,我發現,夏威夷的現況跟台灣其實很接近,像是夏威夷的海灘,現在很多都BOT了。(大笑)
夏威夷的年輕人,很多也到美國本土就業,不會待在家鄉,也有很多全世界來夏威夷觀光的人。這情形,都跟《海角七號》拍攝恆春、墾丁一帶非常相似。
夏威夷影展的評審就跟我說,他們向來選片就是朝多元文化的方向,《海角七號》正好符合了這個方針,才脫穎而出。
目前海角在海外市場的發行狀況如何?
答:最近大陸跟日本市場,也在洽談當中,但具體的上映時間,都還沒有確定。尤其是大陸,版權確定賣出後,還要送審,變數都還很大。
不論是影展或是票房,我都非常希望《海角七號》能夠走出去,為將來的片子,多鋪點路。
《海角七號》成了有史以來國片最大驚奇,你自己怎麼看?
答:我非常驚訝!因為不相信這事情,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國片好幾年來,都在等待一個奇蹟,很難想像這個奇蹟今天發生在我身上,一點準備都沒有。
我一直覺得,不是觀眾不願意走進戲院看國片,國片長期低潮的主因在於,沒有與觀眾產生感情。到了《海角七號》,沒有壓力與包袱,就創造出了奇蹟。
整個國片環境,就像一個躺在床上、快死掉的病人,現在被電擊了一下,心跳指數?到最高點!現在心臟還持續有在跳,給人一種,也許會活過來的感覺。
所以我們要繼續給國片、給觀眾信心,我最近才跟鈕承澤深談,如何在行銷、製作、包裝上互相結合,將來開創出更大的效益。因為整個國片環境,不是一、兩個人的責任而已。
價值‧夢想愛情全世界一樣
你覺得國片復甦,可以借鏡國外的經驗嗎?
答:以日本來說,日本國片市場在短短兩年內就完全翻盤。日片在日本國內票房達到五成,與韓國、印度一樣,成了全世界少數能夠自主的電影市場,靠的就是同業與跨界的合作模式。
日本怎麼做呢?我舉一個數字來算算看,一部原著小說改編的電影成本為1000萬,其中電影公司出500萬、導演出200萬、出版社也可以跟著出100萬,因為電影賣座,日後會帶動小說暢銷。
另外,合作的報社、雜誌,便利商店通路、音樂唱片公司,也都可以跟著出資,都各有各的好處。報紙在電影上映前,每次都有獨家幕後花絮,很容易能夠為影片造勢,至於便利商店則可以在櫃台前播預告片,當場賣預售票,抓緊衝動式消費者。
看到這麼多熱情的觀眾,你有什麼感想?
答:台灣社會前幾年,有紅衫軍、有王建民,到了今年則沒有發洩管道,《海角七號》因此成了台灣民眾情緒的出口。
我們沒有卡司、沒有大導演、沒有雄厚背景,也沒有特別的行銷模式,一下紅起來,所有人都覺得莫名其妙!我自己比喻,就像是在挖煤礦,卻不小心挖到了金礦,真的是撞到的。
甚至有的中年男人打死都不看國片的,卻覺得自己很像劇中跟著代表會主席四處走動的甘草角色,這則是一種投射!劇中主要人物共七個,每個角色性格都不一樣,很多觀眾走出戲院,都會覺得:這個人好像我自己。
很多人認為《海角七號》有點「台」的風格,外國人很難接受,但我認為,愛情、夢想、音樂這些主軸,一一都是普世價值,走到全世界不會變的。
拍片時,還有沒有什麼辛酸,不為外人所知的?
答:大家都知道,我只帶了50萬,就下恆春拍戲。我和工作人員跟當地人談好,住的是一天只要100元出頭的民宿,演員住得稍微好一點點;期間一度錢燒光了,還跟便當店的老闆娘賒帳。
去年2月,原本一家觀光公司,答應投資海角1800萬,我樂壞了!但到了尾牙,老闆身邊的高級幹部「酒後吐真言」說:我們老闆覺得,沒必要在電影產業冒險!一聽,我整個人快崩潰了。
因為我不能跟拍攝團隊講,因為沒錢、有士氣,軍隊還能打仗,但如果沒錢又沒士氣,軍隊上戰場只是去送死而已。
感激‧妻子15年一路相挺
錢的問題最後怎麼解決?
答:我老婆在合作金庫一家分行上班,一個月薪水幾萬塊而已,除了幾個比較私密的好友,沒有人知道他老公是拍電影的。向銀行借錢時,我媽媽跟老婆,都得當保證人,但《海角七號》好不容易向銀行貸到1000萬金額時,我老婆硬是不願意蓋章。
公司會計看不下去,苦勸她一定要蓋,大家在恆春已經撐不下去了,整部片就要停擺。最後,她一邊簽,一邊流眼淚。這就像把親人推進手術室,死生未卜,家屬需要很大勇氣,才敢簽手術同意書。
李安太太支持他六年,我老婆一路走來支持我15年,從100萬~200萬到1000萬~2000萬,我愈賭愈大、真的幾近瘋狂。我想,老婆支持老公也有個限度,這是一般人都能夠衡量的世事道理。現在我真的很感激她為我的付出。現在《海角七號》票房這麼好,我計畫把所有的債務還清,讓太太終於可以當一個完全沒有債務的人。剩下的還是要拿去拍電影。
其實我一直相信,電影的觀眾沒有跑掉,關鍵是在於國片如何讓觀眾產生感情,產生不一樣於好萊塢的感情。
以周星馳的《功夫》來看,是近年台灣最賣座的華語電影,進一步分析的話,《功夫》全台灣達到3億票房,其中大台北地區占1.5億,不輸好萊塢大片,《功夫》提煉了所有主流電影的手法與元素,整部電影更是達到了極致的商業化。
如果把主流與非主流的電影,用80╱20法則來分析,我想一部好國片,應該有6000萬的票房。這個目標,對今後的國片來說,絕對不是遙不可及的。
啟蒙‧《麻將》開啟電影路
問:整個國片的環境不好,跟你今天的成就,反差非常大,你自己怎麼想?
答:整個台灣,很不願意去培養各行各業的種子人才,我們看得到的,包括體育、藝術、電影,都是一樣。
有人出了名,在國際上有成就,伴隨而來的名利,都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你過去從楊德昌導演身上,學到什麼?你是一個電影門外漢,如何自修?
答:我還記得,我以前總是被楊導演罵得很慘、罵得無地自容。一個製片看不過去,私下問他說:為什麼要對小魏這麼差?
楊德昌雲淡風輕地說:因為他跟其他人不一樣。我一聽,不管再多苦,就都願意忍了。因為他罵我,是為我好。
我還記得有一次,晚上10點了,隔天早上7點要拍一場戲,需要刺繡的龍鳳棉被,我們一群很菜的工作人員連夜開車在台北市到處找,晚上找不到,隔天一早再去敲商家的門,最後找到一條龍鳳被,只是不是用刺的、而是用印的。我很怕楊導開罵!正式開拍時,我在片場的樓下,怎麼樣都不敢上去。
現在我自己當導演,則是滿卑微的。我們都不敢罵人。(大笑)因為發脾氣,事情不一定會好,溝通比較重要。如果工作人員不高興,一定要放下身段說服他們,讓他們願意做。
楊德昌有條件罵人,是因為他真的是藝術家,我們那個時候,很多工作人員是拿不到薪水的,但他該要求的畫面,還是一點都不放鬆、要求真的很高,該罵的也一定罵。
1994年跟楊德昌拍《麻將》,啟蒙了我的電影路。那些年,我從他那裡學到了什麼是美、什麼是電影、什麼是攝影機與藝術的律動。
自許‧贏在價值、不在金錢
還有什麼拍片計畫?《賽德克巴萊》進度如何?
答:我覺得霧社事件的價值太高了,是史詩的格局。這麼壯烈的事,怎麼能不被知道?這是我拍這部片的動機。
之前《賽德克巴萊》五分鐘的預告片,我用了200萬,在山裡面拍,我還用了大型的拍攝升降機在做,加上原住民演員跑來跑去,準備功夫非常多。
事實上,用這些特殊機器成本非常高,但是如果因為預算少不敢用的話,一個畫面接著一個畫面都妥協了,累積起來的品質落差,就會愈拉愈大。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看得出來整個團隊用心程度的,用幾百萬大錢、拍幾秒鐘的好畫面,我相信,是能夠存在觀眾心底10年、20年的。
這部劇本我覺得有趣的地方是,日本人信仰「太陽」,原住民則信仰「彩虹」,相信人死了之後,會通過彩虹到美好世界去,但是這衝突的兩個民族,卻忘記了,其實他們的信仰,是在同一片天空上!
《賽德克巴萊》之後呢?
答:《倒風內海》三部曲,是我更遠大的計畫。我預計要花三個3億,總數可能逼近10億的成本來拍。在同一個時間點,有三個舞台、三種觀點,分別是平埔族的麻豆戰士、漢人海盜,還有擔任疾病慰問師的荷蘭傳教士。
拍完這部片之後,我覺得,就到了一個境界了。可以從導演椅上退下來了。至於什麼時候要拍《倒風內海》,目前還沒有個譜。不過,我會一關一關來,不會太好高騖遠。
因為我不想當暴起暴落的賭徒!我覺得電影人要贏,是贏一種價值,不是贏一堆錢回來而已。(楊方儒整理)
《遠見》雜誌2008年11月號 撰文=楊瑪利、楊方儒 2008/11/24
《海角七號》之後的新計畫
400年前,在紅毛荷蘭人口中,這是一塊兩河之地。由曾文溪與急水溪沖積而成的平原,現在的名字,叫做麻豆。在古老的西拉雅語中,則稱做「眼睛」,象徵著這是各部族的靈魂中心。
才剛剛以《海角七號》電影紅遍大街小巷、人稱「小魏」的導演魏德聖,儘管行程上仍為推廣《海角七號》而忙碌,儘管眾人正爭論是否要有前傳、續集時,小魏的心裡,早就靜靜醞釀著下幾部電影。
除了外界比較知悉的霧社事件《賽德克巴萊》一片台灣史詩外,他內心其實還在蘊釀著《倒風內海》三部曲。
他甚至提前預告,這可能將是他的封刀之作。
《倒風內海》是作家王家祥在12年前出版的經典小說,內容描述台灣幾百年前西拉雅族與沼澤濕地的特殊文化,以及荷蘭駐軍在當地矗立起高大城堡的連串故事。魏德聖計畫,以麻豆社戰士、漢人海盜、荷蘭傳教士,三個迥異民族的觀點,把跨民族的在地史詩,於鏡頭下完整訴說。
小魏雲淡風輕地說,《倒風內海》總預算將高達10億!不僅比《海角七號》成本高上20倍,在國片史上更是前無古人。
為生出更多故事 打算當製片
「拍完這三部曲,我就不想當導演了!」他正色說,當導演一次只能講一個故事,他將轉換跑道當電影製片,「一次可以同時生更多故事出來!」
《海角七號》暴紅,魏德聖沒有因雜沓而來、大拜拜式的社會關注,亂了自己的腳步。他計畫在明年秋天,開拍以霧社事件為背景的《賽德克巴萊》,再來則是《倒風內海》三部曲,最後希望沒有遺憾的離開導演椅。
作家小野讚歎說,魏德聖這一代年輕電影人,非常勇於表達自己心底的欲望與私密,對於寶島多元複雜的歷史經驗,更是毫無顧忌的痛快訴說,「這是上一代,不能或不敢的。」
「他一定能把我的小說,發揚光大!」得知小魏的心願後,作家王家祥極為肯定地說,從《海角七號》來看,魏德聖「說故事」的功力,比他自己還厲害,已完成的《倒風內海》劇本,更已經超越原著小說的氣勢與規模,將讓全世界更多觀眾感動。
「《賽德克巴萊》劇本距今完成已經有四年時間,《倒風內海》劇本更久,放在我這裡已經整整六年了!」中子創新公司製片馬天宗認為,小魏是個穩紮穩打的精明導演,絕不會被外界過多的紛亂光芒,迷惑了眼睛。
的確,魏德聖的耐心與苦心,像是經15年磨練的劍,極鋒利才出鞘。
十多年前,魏德聖從專校電機科畢業、退伍後,因緣際會踏入電視圈當助理,再經人介紹進了楊德昌的電影公司,一路從小助理做到副導演。
這個電影門外漢,靠著從楊德昌處得到的啟發,再自修自得,竟然15年後闖出一片天。
光復以來的票房奇蹟
辛樂克颱風來襲時,《海角七號》在驚呼聲中創下8000萬票房,成了十年來的國片驚奇。到了薔蜜颱風肆虐這夜,達到2億票房。接下來,熱映高潮出現,短短20天內再添兩億,衝破4億大關,平均每天有超過四萬名觀眾走進戲院,全省各大影城起碼超過四個廳播映,迄今有近200萬人看過,下片之日遙遙無期。
一年半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宣示要拍100部電影,振興國片市場,但首發的《白銀帝國》至今遲遲未上映,後續大規模的拍片計畫,也還沒有影子。
四年前,新聞局力推「國片人口倍增計畫」,口號喊了很多,但當年觀眾與票房,卻絲毫不給面子!100個進戲院的人當中,只有一個人願意看國片。
台灣科技首富與執政團隊,一項做不到的任務,魏德盛卻能夠在大環境否定氛圍下,起了一個美妙開端。
馬英九總統甚至在國慶大典上,特別讚揚魏德聖「碰壁100次也不放棄!」的精神。
「他真的很像李安!」資深影迷、政大科管所教授李仁芳認為,魏德聖的個人氣質,以及十年寒窗無人問的沉浮過程,都與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肯定的李安,極其相似。
在乏人問津的多年裡,小魏跟李安一樣,有著一路相挺的太太,「她支持了我15年。」同時跟李安一樣,他不但大量閱讀,還花很多時間寫下了許多劇本,磨鍊說故事的能力。現在除了幾本劇本要自己拍攝外,他手上還有很多劇本可給別的導演拍。
票房奇蹟來自影片純真力量
《海角七號》的純真力量與療癒系氛圍,是票房大好的關鍵。
一位七旬歐吉桑,在宣傳活動上,緊握著魏德聖的手,瞪大眼睛說:「這一輩子,我兒子第一次帶我來看電影!」
夏威夷影展上,有一個老華僑家庭。大兒子剛從台灣回來、被《海角七號》感動的痛哭流涕,叫父母一定要看,一家人千方百計要擠進特映場中。
「我好像拯救了很多家庭的感情!」魏德盛笑得開懷。
《練習曲》導演陳懷恩認為,這兩年突圍而出的國片,包括《練習曲》《海角七號》《囧男孩》,最大的特色,就是劇中都沒有壞人。
《練習曲》去年為國片復甦開了一扇小窗。一位法國記者看完後,很感動地跟陳懷恩說,台灣其實沒有那麼糟,為什麼整個社會、媒體版面都是負面消息,看了《練習曲》才知道台灣不為人知的樸質美好。
同理,再正常不過的夢想、再直線不過的劇情,今年則讓海角,成了全台灣人苦悶情緒的出海口。
「《海角七號》引爆的力量,不是票房可衡量的!」台啤籃球隊行銷總監、《態度》紀錄片製片陳建州認為,不論是振興國片,以及觀眾進戲院體驗到的心靈慰藉,早已遠超越金錢數字。
7月下旬,《態度》上映時,魏德聖特地到戲院為陳建州打氣。那時《海角七號》已確定緊接著排上暑假尾聲檔期,兩人心裡都很忐忑。
「我們乾脆就坐下來禱告!」陳建州建議。小魏瘦弱嶙峋、黑人一米九肌肉賁張,極不搭軋的兩人,就真的不顧人潮側目,就坐在信義威秀影城中庭的咖啡廳,向上帝祈求奇蹟。
瘋狂帶來的完美餘韻
8月初,大導演侯孝賢逢人就推薦《海角七號》。因為暑假檔期,好萊塢大片接連上映,他很擔心《海角七號》會被淹沒。
結果證明勞勃迪尼洛、艾爾帕西諾、李奧納多迪卡皮歐等票房保證男主角,比起20萬片酬的「阿嘉」范逸臣,都不是對手。
2006年,《海角七號》開始籌備時,當年國片總票房僅僅4339萬,魏德盛卻願意「捨得」,不計回收以5000萬預算開拍。
「沙灘演唱會是我第一場戲,包括四機作業、舞台規模、臨時演員數量,都把我嚇到了!」搶眼配角「馬拉桑」馬念先回憶說,他當下心裡直覺,導演有把握回本嗎?
「已經完全瘋狂了!」魏德聖回憶起當時不顧一切的心情說。
這瘋狂的結果,原本非常可能是由魏德聖獨自承擔,欠下一屁股、一輩子還不完的債!不過,現在全台灣已經有將近200萬人,作夥快樂一再回味這瘋狂帶來的完美餘韻。
魏德聖已成為媒體寵兒,上遍各大通告,但他與《遠見》深談人生目標與新戲計畫,還有拍攝《海角七號》的苦楚。以下為專訪精華摘錄:
奇蹟‧與觀眾產生感情互動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最近頻繁出國,還得到夏威夷影展肯定,有沒有一些感想?
魏德聖答(以下簡稱答):本來我覺得這部片,在文化、歷史意涵上,比較適合日本,但很可惜的是,我們沒有入圍東京影展。
到了夏威夷,我發現,夏威夷的現況跟台灣其實很接近,像是夏威夷的海灘,現在很多都BOT了。(大笑)
夏威夷的年輕人,很多也到美國本土就業,不會待在家鄉,也有很多全世界來夏威夷觀光的人。這情形,都跟《海角七號》拍攝恆春、墾丁一帶非常相似。
夏威夷影展的評審就跟我說,他們向來選片就是朝多元文化的方向,《海角七號》正好符合了這個方針,才脫穎而出。
目前海角在海外市場的發行狀況如何?
答:最近大陸跟日本市場,也在洽談當中,但具體的上映時間,都還沒有確定。尤其是大陸,版權確定賣出後,還要送審,變數都還很大。
不論是影展或是票房,我都非常希望《海角七號》能夠走出去,為將來的片子,多鋪點路。
《海角七號》成了有史以來國片最大驚奇,你自己怎麼看?
答:我非常驚訝!因為不相信這事情,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國片好幾年來,都在等待一個奇蹟,很難想像這個奇蹟今天發生在我身上,一點準備都沒有。
我一直覺得,不是觀眾不願意走進戲院看國片,國片長期低潮的主因在於,沒有與觀眾產生感情。到了《海角七號》,沒有壓力與包袱,就創造出了奇蹟。
整個國片環境,就像一個躺在床上、快死掉的病人,現在被電擊了一下,心跳指數?到最高點!現在心臟還持續有在跳,給人一種,也許會活過來的感覺。
所以我們要繼續給國片、給觀眾信心,我最近才跟鈕承澤深談,如何在行銷、製作、包裝上互相結合,將來開創出更大的效益。因為整個國片環境,不是一、兩個人的責任而已。
價值‧夢想愛情全世界一樣
你覺得國片復甦,可以借鏡國外的經驗嗎?
答:以日本來說,日本國片市場在短短兩年內就完全翻盤。日片在日本國內票房達到五成,與韓國、印度一樣,成了全世界少數能夠自主的電影市場,靠的就是同業與跨界的合作模式。
日本怎麼做呢?我舉一個數字來算算看,一部原著小說改編的電影成本為1000萬,其中電影公司出500萬、導演出200萬、出版社也可以跟著出100萬,因為電影賣座,日後會帶動小說暢銷。
另外,合作的報社、雜誌,便利商店通路、音樂唱片公司,也都可以跟著出資,都各有各的好處。報紙在電影上映前,每次都有獨家幕後花絮,很容易能夠為影片造勢,至於便利商店則可以在櫃台前播預告片,當場賣預售票,抓緊衝動式消費者。
看到這麼多熱情的觀眾,你有什麼感想?
答:台灣社會前幾年,有紅衫軍、有王建民,到了今年則沒有發洩管道,《海角七號》因此成了台灣民眾情緒的出口。
我們沒有卡司、沒有大導演、沒有雄厚背景,也沒有特別的行銷模式,一下紅起來,所有人都覺得莫名其妙!我自己比喻,就像是在挖煤礦,卻不小心挖到了金礦,真的是撞到的。
甚至有的中年男人打死都不看國片的,卻覺得自己很像劇中跟著代表會主席四處走動的甘草角色,這則是一種投射!劇中主要人物共七個,每個角色性格都不一樣,很多觀眾走出戲院,都會覺得:這個人好像我自己。
很多人認為《海角七號》有點「台」的風格,外國人很難接受,但我認為,愛情、夢想、音樂這些主軸,一一都是普世價值,走到全世界不會變的。
拍片時,還有沒有什麼辛酸,不為外人所知的?
答:大家都知道,我只帶了50萬,就下恆春拍戲。我和工作人員跟當地人談好,住的是一天只要100元出頭的民宿,演員住得稍微好一點點;期間一度錢燒光了,還跟便當店的老闆娘賒帳。
去年2月,原本一家觀光公司,答應投資海角1800萬,我樂壞了!但到了尾牙,老闆身邊的高級幹部「酒後吐真言」說:我們老闆覺得,沒必要在電影產業冒險!一聽,我整個人快崩潰了。
因為我不能跟拍攝團隊講,因為沒錢、有士氣,軍隊還能打仗,但如果沒錢又沒士氣,軍隊上戰場只是去送死而已。
感激‧妻子15年一路相挺
錢的問題最後怎麼解決?
答:我老婆在合作金庫一家分行上班,一個月薪水幾萬塊而已,除了幾個比較私密的好友,沒有人知道他老公是拍電影的。向銀行借錢時,我媽媽跟老婆,都得當保證人,但《海角七號》好不容易向銀行貸到1000萬金額時,我老婆硬是不願意蓋章。
公司會計看不下去,苦勸她一定要蓋,大家在恆春已經撐不下去了,整部片就要停擺。最後,她一邊簽,一邊流眼淚。這就像把親人推進手術室,死生未卜,家屬需要很大勇氣,才敢簽手術同意書。
李安太太支持他六年,我老婆一路走來支持我15年,從100萬~200萬到1000萬~2000萬,我愈賭愈大、真的幾近瘋狂。我想,老婆支持老公也有個限度,這是一般人都能夠衡量的世事道理。現在我真的很感激她為我的付出。現在《海角七號》票房這麼好,我計畫把所有的債務還清,讓太太終於可以當一個完全沒有債務的人。剩下的還是要拿去拍電影。
其實我一直相信,電影的觀眾沒有跑掉,關鍵是在於國片如何讓觀眾產生感情,產生不一樣於好萊塢的感情。
以周星馳的《功夫》來看,是近年台灣最賣座的華語電影,進一步分析的話,《功夫》全台灣達到3億票房,其中大台北地區占1.5億,不輸好萊塢大片,《功夫》提煉了所有主流電影的手法與元素,整部電影更是達到了極致的商業化。
如果把主流與非主流的電影,用80╱20法則來分析,我想一部好國片,應該有6000萬的票房。這個目標,對今後的國片來說,絕對不是遙不可及的。
啟蒙‧《麻將》開啟電影路
問:整個國片的環境不好,跟你今天的成就,反差非常大,你自己怎麼想?
答:整個台灣,很不願意去培養各行各業的種子人才,我們看得到的,包括體育、藝術、電影,都是一樣。
有人出了名,在國際上有成就,伴隨而來的名利,都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你過去從楊德昌導演身上,學到什麼?你是一個電影門外漢,如何自修?
答:我還記得,我以前總是被楊導演罵得很慘、罵得無地自容。一個製片看不過去,私下問他說:為什麼要對小魏這麼差?
楊德昌雲淡風輕地說:因為他跟其他人不一樣。我一聽,不管再多苦,就都願意忍了。因為他罵我,是為我好。
我還記得有一次,晚上10點了,隔天早上7點要拍一場戲,需要刺繡的龍鳳棉被,我們一群很菜的工作人員連夜開車在台北市到處找,晚上找不到,隔天一早再去敲商家的門,最後找到一條龍鳳被,只是不是用刺的、而是用印的。我很怕楊導開罵!正式開拍時,我在片場的樓下,怎麼樣都不敢上去。
現在我自己當導演,則是滿卑微的。我們都不敢罵人。(大笑)因為發脾氣,事情不一定會好,溝通比較重要。如果工作人員不高興,一定要放下身段說服他們,讓他們願意做。
楊德昌有條件罵人,是因為他真的是藝術家,我們那個時候,很多工作人員是拿不到薪水的,但他該要求的畫面,還是一點都不放鬆、要求真的很高,該罵的也一定罵。
1994年跟楊德昌拍《麻將》,啟蒙了我的電影路。那些年,我從他那裡學到了什麼是美、什麼是電影、什麼是攝影機與藝術的律動。
自許‧贏在價值、不在金錢
還有什麼拍片計畫?《賽德克巴萊》進度如何?
答:我覺得霧社事件的價值太高了,是史詩的格局。這麼壯烈的事,怎麼能不被知道?這是我拍這部片的動機。
之前《賽德克巴萊》五分鐘的預告片,我用了200萬,在山裡面拍,我還用了大型的拍攝升降機在做,加上原住民演員跑來跑去,準備功夫非常多。
事實上,用這些特殊機器成本非常高,但是如果因為預算少不敢用的話,一個畫面接著一個畫面都妥協了,累積起來的品質落差,就會愈拉愈大。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看得出來整個團隊用心程度的,用幾百萬大錢、拍幾秒鐘的好畫面,我相信,是能夠存在觀眾心底10年、20年的。
這部劇本我覺得有趣的地方是,日本人信仰「太陽」,原住民則信仰「彩虹」,相信人死了之後,會通過彩虹到美好世界去,但是這衝突的兩個民族,卻忘記了,其實他們的信仰,是在同一片天空上!
《賽德克巴萊》之後呢?
答:《倒風內海》三部曲,是我更遠大的計畫。我預計要花三個3億,總數可能逼近10億的成本來拍。在同一個時間點,有三個舞台、三種觀點,分別是平埔族的麻豆戰士、漢人海盜,還有擔任疾病慰問師的荷蘭傳教士。
拍完這部片之後,我覺得,就到了一個境界了。可以從導演椅上退下來了。至於什麼時候要拍《倒風內海》,目前還沒有個譜。不過,我會一關一關來,不會太好高騖遠。
因為我不想當暴起暴落的賭徒!我覺得電影人要贏,是贏一種價值,不是贏一堆錢回來而已。(楊方儒整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