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如果由於你在課堂上據埋力爭,得罪了老師,而被"死當"。我仍然要為你豎起大拇指!
據理力爭
這兩天看你的神色不對,心想一定是在學校有了什麼麻煩,而當你在我的逼問之下,說是因為跟新的英文老師辯論評分方法,老師詞窮之後,似乎對你不高興,而不太理會你,甚至當你有疑問舉手時,都裝作沒看到時,我不得不說:"好極了!年輕人,我支持你!"
相信你十分驚訝於我這個看似老古板的人,會有如此表示。但是你要知道,向一切不合理事務抗爭到底,為維護真理絕不屈服,也是我從來的處事態度,我相信這種精神,是民主社會人人都應該有的,而對於自己信仰和真理的堅持,更是每個成功者必須具備的條件。請願可以成功,但那成功必不夠偉大;狂進的人可能失敗,但那失敗往往壯烈。所以只要你的態度和緩,是有風度的君子之爭,即使是向權威不可侵犯的老師爭,我也支持。
記得我在高中時,雖然考試成績不錯、作業也極佳,一個數學老師卻以我經常去辦校刊,或代表學校外出參加比賽,以致上課缺席為由,給我很低的分數,當時我甚至氣得想把實驗解剖的青蛙,放到她的抽屜裡。
當我進入師大美術系的第一天,看見教室後面掛著一幅相當好的作品,問教授那張畫在系展中得了第幾名時,教授說畫是可以得第一,但因為這個學生總是溜課,所以給他第二。我曾立刻表示,如果比賽只是就作品來論,畫得好就應該給他第一,當場使教授不太高興。
當我初來美國,有一次在南方坐長途客運車,位於被劃在最後面,上車卻發現前面有許多空位時,曾立刻去售票處詢問,是不是為了種族歧視,把我這個黃種人放到廁所旁邊,於是獲得了前面的位子。
當我暑假回國發現我們住的大樓在管理上有許多不合理處時,曾立刻邀集了兩位住戶,分別拜訪一百多家,舉行了管理委員會的成立大會。而其間遭遇到許許多多的阻力,甚至同樓住的親戚都堅決反對,認為我多管閒事。
正像你所說,老師評分方法不公平,雖然同學們都不服,卻不敢說,只有你提出來,並逐項與老師辯論。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有道德的人不少,但是有道德勇氣的人不多,問題是如果沒有人敢挺身出來抗爭,不公的永遠不公,委屈的永遠委屈。所以我自己是,我也支持你作為一個有風度的抗爭者。
在此你要注意,我說有風度的抗爭者,那"風度"是其中極重要的兩個字。當我們看美國總統大選辯論時;評論員往往把辯論者是否從頭到尾面帶笑容這件事列為優先,也就是說,即使在你激動而義正辭嚴的時候,也要維持自己內心思路的清晰冷靜,及應該對事不對人,尊重那與你抗爭的人。因為你爭的是理,不是去毀損對方的人格。
當然我也必須告訴你,作為一個帶頭的抗爭者,往往也是最早犧牲的。我曾經在學校裡因為跟兩位教授辯論而失去做全A畢業生的機會,也曾經被"死當"而幾乎無法畢業。我也是小學時班上兩個被美術老師打手心的學生之一。但是我並不恨他們,因為如果我自己理直,他們沒有風度接受,是他們的錯;如果我理屈,則我自己應該反省。在強烈的抗爭之後,冷靜地思考一下,作為改進或激勵自己的一種方法,總是會有收穫的。而我自己今天做教授,常被學生氣得裡面冒火,卻不得不壓下來,並回家自己思索,何嘗不是由學生時代的經驗中,作為換一個人設身處地的想法。
我自己絕不會因為學生為理辯爭而扣那個學生的分數。我可能一時不高興,但不會一直不高興,尤其是當我知道學生是對的時候,反而感謝他的指正,甚至佩服他的勇敢。我確實可能不喜歡他,但卻欣賞他,更知道在未來的茫茫人海中,放出異彩的,往往不是班上的書獃子,卻是這種具有風骨與膽識的人。
所以只要你能心存恭敬,以學生應有的禮貌,舉出自己堅信的道理,據理力爭,就算這一科覆沒,我也為你豎超大姆指,並希望你由憤懣不平中,激發力量,未來在這覆沒的一科中有出人的成就。至於如果因為老師不講理,而使你意興闌珊、放棄努力,你只有成為一個真正的失敗者。
露出開朗的笑容,或許你會發現那老師明天也會對你這個不平凡的學生笑了!
--------------------------------------------------------------------------------
美國大學在每年寒假,常為一種轉學生煩惱,因為那些孩子可能有特優的高中及最差的大一上學期分數。
當頭棒喝
你的母親對我說,最近你常在車上以很壞的態度抱怨自己要到遠處上學。她說若不是因為在開車,一定要氣得賞你兩記耳光。
你的祖母,最近也常對我表示,早上叫你起床,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總要催促四五次。你才能起得來。
我當時心想,如果你母親在你抱怨時,立刻把車停在路邊,趕你下去,由你決定是回家,還是上學,然後自己想辦法的話。只要一次,你就再也不會在車上抱怨,因為你由處罰中知道,能有母親開車送你到地下鐵,己經是很幸運的事。
至於你祖母,如果有一天,她只叫你一回,使不再催,媽媽的車子更不多等,使你遲到幾次,你也會立刻改正那種屢催不起的毛病。
我幾乎可以想像,當你站在高速公路旁,或自己突然自夢中驚醒,卻發現四顧無援的情況,會有多麼地慌亂。但是我也相信,這種經驗必使你終生難忘。
問題是,她們都不忍心這樣做。也因此,造成你得不到教訓,而不知改正;得不到棒喝,而不能頓悟。
每年在開學之後兩個禮拜,理當已經沒有人註冊入學,卻可能是美國大學入學組很忙的時刻。因為他們年年發現,這時會有許多原來懷著夢想,離開家門,到遠方唸書的學生,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跑回家,再於父母的陪同下,到附近的學校申請緊急入學。原因很簡單——他們發現離開家的日子難過。
每年寒假,美國大學的入學組,也常為一種轉學生煩惱,因為那些孩子可能有特優的高中成績,以及最差的大一上學期分數。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他們在家裡被逼慣了,每天一進家門,父母先問有多少功課,然後便一樣一樣盯著做。他們的時間,理當由自己來安排,卻成為了父母的事,當有一天自己到外埠唸書,沒有人逼的情況下,事事都失了方寸,自然一落千丈。
我常想,今天這些孩子在父母的呵護下,進入附近的學校就讀,固然又會被導上軌道,可是當他畢業之後,怎麼辦?也正因此,我們可以講:學校裡成績好的學生,除非他是完全自動自發的,否則沒有人能保證,他到社會上,還能站在前方。
因此,我今天做了個決定,盡量不問你學校的進度,不叮囑你去做功課,不催你去彈琴,也不叫你起床。我也愈發堅定了一個信念:讓你到曼哈頓去上學,不要總是距家人太近,是正確的選擇。
父母不能幫你走未來的路!
--------------------------------------------------------------------------------
一個研究所的教授,在課堂上說"秦始皇是壞人!"這句話引起了許多研究生的反感,因為那是研究所,不是幼稚園……
極端的印象
兩個同在紐約作過短暫停留的朋友,提到他們的觀感,一個人說紐約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地方,他希望能有機會長住些時;另一個人卻說紐約是人間的地獄,要他多侍一天也不願意。
為什麼他們對紐約有這麼不同的感覺呢?
喜歡紐約的說,他下飛機之後,朋友先帶他到皇后區的自宅歇腳,並叫計程車去大都會美術館(Metropolitan Museun Of Art)。在美術館對面用過餐。然後沿著中央公園走到繁華的第五街,看了川普大廈(Trump Tower)、JBM的竹林庭園,轉過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的溜冰場,再登上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的頂樓,欣賞曼哈頓的夜景,而後叫車回家。
痛恨紐約的則說,他下飛機之後。朋友叫計程車送他去四十二街附近的一家旅館,再帶他由中央車站乘地鐵到自然歷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而後坐地鐵到下城吃飯,再去世界貿易大樓(World Trade Center)頂層欣賞曼哈頓夜景,又去時代廣場、逛了成人商店,而後送他回旅館。
現在你應該知道,他們對紐約的觀感為什麼有那樣大的差異了!雖然接待的朋友都花了不少錢,也都帶他們逛了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館和最高的建築。但是前者住在安寧的住宅區,看到的是幽靜的中央公園、豪華的商場和乾淨的市容,後者卻見到了骯髒的地鐵、雜亂的下城、藏污納垢的時代廣場,且領教了旅館附近的嘈雜。
問題是:若非再有機會到紐約,這種觀感就可能在他們的心中維持一輩子。由於是他們親眼所見、親身所感,所以每當他們提到紐約,那好極了與壞極了的評語,必是斬釘截鐵的。
我們不是常聽人斬釘截鐵地說"某人是好人"或"某人壞透了"一類的活嗎?他們也是親眼所見、親身所感,但是如果以紐約的例子來想,你認為他們說的對不對呢?
請不要覺得我是小題大作。因為犯這種以偏概全的毛病的人真是大多了,我們甚至可以講每個人都會這樣,甚至不經過親身的觀察,而以自己的推想,或得來的小道消息,來評斷事情。
這樣做,受到損失的是誰呢?
是那印象偏差的,也是那被偏差了印象的。因為前者很可能一輩子不會再想去接觸、去瞭解。他失去了訪問一個美麗的地方和結交一位好朋友的機會;後者則可能被永久地誤解,連申辯的機會都沒有,且以訛傳訛地,遭到更大的傷害。
這世上有什麼十全十美的呢?愈乾淨的城市,它排污水的系統可能愈龐大;愈見不到垃圾的地方,可能愈有一個堆積如山的垃圾場;連人體都有動脈與靜脈,誰能因為覺得那"青筋"看來討厭而將靜脈切除呢?
所以,我們不論看人、看事,甚至聽別人論斷事情,都要有一種客觀審度的態度。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也可以講"盡信人,則無己",如果別人說的一切,我們都相信,自己的觀察力不是自費了嗎?
記得我在研究所的一個教授,曾經在課堂上說"秦始皇是壞人!"引起了許多研究生的反感。因為那是研究所,不是幼稚園,研究的是客觀的史實,而非給予主觀的評斷。當教授未舉史實,而驟下評語,說"秦始皇是壞人"這句話的時候,除了顯示他的強烈主觀,也漠視了學生的判斷力。
由於聽你十分主觀地評論同學,我才說了這麼一大番道理。因為它關係你的一生,也關係你一生接觸到的人與事!
--------------------------------------------------------------------------------
我曾經一次劈裂成疊的灰瓦,一巴掌打斷學校的桌角,也曾一次劈斷兩塊新燒的紅磚!
但是……
空手道
今天下午我們在收拾完院子之後,你撿了兩塊瓦片來,要求我以空手道的方式劈斷,而當我輕易地做到之後,你眼晴裡閃著異樣的光彩,一再追問我該怎麼學,以及我從什麼時候開始練。
我想每個男孩子到了十三四歲,都會開始有尚武的精神,我也不例外,常看武俠小說,想像上山拜師習藝,成為為四方除害的俠客,羨慕那書中描述的劍眉、星目、齒白唇紅、鼻若懸膽,宛如玉樹臨風的青年高手。也便拿些棍棒揮舞,更試著劈磚,甚至買些《少林秘芨》《易筋經》一類的雜書,依看樣子比劃。
劈磚應該是我練得最久的一項了,主要的原因是可以炫人。實際兩年下來,也真有了一點成績,我曾經一次劈裂成疊的灰瓦,一巴掌打斷學校的桌角,也曾經一次劈斷兩塊新燒的紅磚。但是有一回同學拿了拆老房子剩下的日據時代的紅磚。我卻把手劈得通紅。也傷不了磚塊分毫。
你要知道,當我們空手劈東西的時候,如果東西應聲而斷,手上的力量完全出去了,自己便毫無損傷。相反地,如果東西不斷,那使出的力量,便完全彈了口來。用的力量愈大,傷害也愈強。
記得高一的時候,同學常拿些木條、磚塊來請我露一手,為了面子,我也就不得不硬著頭皮,對付那自己沒有把握的東西。而在回家之後,徹夜地忍受著手掌的疼痛,且在次日仍然裝做若元其事的樣子。漸漸地,我發覺,作畫時有手抖的現象,甚至連畫山水當中的小東西,都有了問題。我更漸漸想通,只有一隻有手練成鐵沙掌,真碰到狀況,一心想對手把身子好端端地伸過來讓我對準了劈,不但不可能如願,而且只怕自己會先吃虧。這種偏在一處的武功。實際是不值得仗恃的,也便停止了練習。
所以,當你今天問我該怎麼練時,我要再三強調的,除非你能找到真有功大的好老師,做整體的鍛煉,如果只是像我當年硬是拿肉掌劈磚頭,練得幾分硬功夫,反落得手抖,倒不如不練。
當然,在劈磚中,我也領悟了一些事情,那就是:
當我心裡沒把握時,生怕用出的力氣又彈回來,便愈是劈不斷。
當我一心表現,卻再三無功而退時,便容易心浮氣躁,鬥氣血之勇,到頭來,使自己受到更大的傷害。
我不希望你學劈磚,卻盼望你記取這兩段話!
--------------------------------------------------------------------------------
雕硯台的石頭,從溪流裡撿回來之後,先要放在烈日下曝曬!用硯石磨刀,再以刀雕硯
做硯與做人
今年寒假回台灣時,我去二水拜訪了雕硯台的師傅,雖沒買下多少硯台,卻有了不少感悟。
雕硯師傅家的門口,堆了許多硯石,都是他從溪流裡,涉水挑選回來的,那些石塊,表面看是灰色的,很難讓人相信,居然能夠刻出紫紅、暗綠和深黑色的硯台。
師傅說,石頭運回來,一定先要曝曬,因為許多石頭在溪流裡漂亮,卻有難以覺察的裂縫,只有不斷地日曬雨淋之後,才能顯現,甚至自己就會崩裂。
師傅又說,未經琢磨的石頭,因為表面粗糙,不容易看出色彩和紋理,淋上水之後,比較會顯現,但是水一干,又不見了。只有在切磨打光之後,才能完全而持久地呈現。他還說,其實這世上的每一塊石頭都很美,即使不適合做硯台,也各有特色,耐人賞玩。
我特別要求他,讓我自己試著刻一方硯。師傅掏出一把平頭的鑿刀,又遞給我一支錘子。我問如果這刀鋒鈍了怎麼辦,他說就用硯石采磨,因辦好的硯石,質細而堅,也是最好的磨刀石。
我小心地由磨墨的硯面雕起。師傅趕緊糾正:不管雕什麼硯台,都得先修底。底不平,上面不著力,根本沒有辦法雕得好。
回程的路上我一直想,硯石何嘗不像人,無論表面怎麼拙陋,經過琢磨,都會顯現美麗的紋理。當然一方好硯,必須用石質細膩,觸感好像肌膚,又堅實而耐磨的石頭製作。那石塊且須經過嚴格的考驗,如同文質彬彬,外表敦和而中心耿介的君子,經過心志與肌膚的勞苦之後,才能承擔大任。
我也想:從工作中鍛煉,正如同在雕現時磨碩。好的工作,就像好的硯石,不但成就了工作,也精益了工作者。當然,最重要的;是雕硯先修底。多麼細緻的花紋與藻飾,都要由那基礎的地方開始。
雖然修底的工作最是枯燥的!
- Nov 09 Sun 2008 18:39
劉墉-超越自己(04)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