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與電腦拔河的語文能力 帶得走的閱讀能力

2004.04.18



主辦單位:台北市家長教育成長協會 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
協辦單位:人間福報、教育十方談節目、台灣學校網
主持人:
邢小萍╱台北市河堤國小校長
與談者:
周倩如╱台北市立圖書館王貫英紀念圖書館主任
陳衛平╱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發行人
沈惠芳╱國立政大附設實驗小學教師
林文虎╱台北市家長教育成長協會理事長
紀錄整理:記者張秀穎
攝 影:吳添章

  本文將於「台灣學校網」http://www.taiwanschoolnet.org電子報全文刊載;明天下午四時至五時,教育廣播電台(各地頻率請洽:○二-二三八八○六○○)教育十方談節目也將深入探討此議題,歡迎讀者叩應參與討論。

前言:近年來,在高科技時代、e化浪潮中,傳統式閱讀卻重新成為許多國家教育改革的重點。在美國,無論是柯林頓任內的「美國閱讀挑戰」運動或現任總統布希的「閱讀優先」方案,均見國家元首大力提倡。


九一一恐怖事件發生時,布希總統正在小學為小朋友說故事,情景令人記憶猶新。在英國,布萊爾首相在報告中連續重覆三次「教育、教育、教育」以表達其迫切性,政府更訂定「閱讀年」,與媒體、企業、民間組織合作,要打造一個舉國皆是讀書人的國度。在芬蘭,學生不僅閱讀能力強,其首都市民平均每人每年從圖書館借閱十六本書,而台北市民則只有兩本。學者專家憂心台灣中小學生「看電視、玩電腦、不看書、要看也只看教科書、參考書」。(轉引自天下雜誌二○○二年教育特刊)

累積文化資產需 配合完善教育政策
邢小萍:當教育界的老師大聲疾呼:「學生的語文能力逐年下降」,當學生的學習管道從單純的視覺進步到投身網際網路的快速學習時,傳統紙本的閱讀如何與電腦拔河?如何讓學生從電腦螢幕回到書本中,建立閱讀的習慣,享受閱讀的樂趣?當世界各國都積極重視,並且要打造一個舉國皆是讀書人的國度時,台灣的出版界、圖書館界、教育界及家長,可以為孩子做些什麼?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將自四月二十三日起,在所屬一百五十餘所小學進行「當鐘聲響起」的閱讀活動,邀請大人為孩子朗讀故事、說、演故事,培養共讀的樂趣。市立圖書館除了提供書籍的借閱外,也不斷參與好書評選、暑期閱讀活動推廣及舉辦「林老師說故事」(國語及英語故事系列)。這些活動都是希望提升閱讀的品質,培養我國國民帶著走的能力--閱讀。


現在有愈來愈多的教師透過辦理活動(如:相聲、戲劇等)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閱讀各類書籍,我認為這是一種好現象,可作為教師教學實務參考,不僅從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相較於以往純背誦的方式,更有助於強化記憶力。


當學校積極推動各個階段的閱讀計畫時,我比較擔心的是,若是無法與課程安排相互結合,這些計畫恐怕只能淪為「美麗的口號」,因為在正常課程之外,往往沒有太多的時間可進行閱讀活動。


為了真正落實這個目的,我認為必須掌握兩項重點:一是教師應以身做起,持續加強個人閱讀能力,藉由課堂教課的時間,引導學生逐步培養良好、適當的閱讀習慣;二是要求正在研讀教育課程、即將在未來成為教師的在學學生,主動熟悉校內圖書館相關資源,待正式任課後,可立即「進入狀況」,加以充分運用,期使教師與學生雙方均能受惠。

規畫閱讀活動 提升全民讀書風氣
周倩如:圖書館對於推廣閱讀一直是不遺餘力,以目前國內圖書館的借書量來看,已較十多年前普遍,尤其是家長為家中學齡前兒童前來借書的比例最為踴躍,可見民眾個人的閱讀習慣已有大幅度的改變,但對照天下雜誌公布的數據資料,國內圖書館仍有持續努力的空間,必須加強宣導閱讀觀念。


就實務面來說,由於公共圖書館經常是國小校外參觀訪問的重要據點之一,因此有機會與學生及家長做正面接觸。曾經在進行班訪活動解說後,部分家長驚訝於圖書館的資源竟是如此齊全,因為他們所認知的圖書館是一處不用錢的K書中心,這些的反應不免讓我們思考圖書館應具備「走出去」能力。


早自民國八十八年起,台北市立圖書館即已開始策辦主題性的「暑期閱讀活動」,施行至今,參與的小朋友愈來愈多,也同時帶動了家庭成員到圖書館一起參與,顯見此一活動有一定的成效。因此,未來圖書館仍會持續辦理,希望能吸引更多家長與學生一齊來「讀書」,進而培育更多「中堅閱讀分子」。


為提升全民閱讀風氣,使閱讀成為民眾生活的一部分,台北市立圖書館與台灣閱讀協會於今年三月共同主辦「四季閱讀」活動,將四季配合四種不同主題,各推出一本書,包括:春季閱讀文學、夏日藝術哲學、秋季閱讀科普及冬令傳記雜文等,使不同領域的好書能陪伴民眾度過春、夏、秋、冬。


曾聽過一位童書評委說:「有位學生在他的家庭作業〈閱讀心得〉中寫著:豷大人一直叫我們多讀書,但我從來不曾看見他們讀書。豶這句話無疑是警惕家長在要求孩子之餘,是否自己也應同步努力,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一項生活中不可欠缺的重要元素,為雙方爭取更大的進步空間。」


基本上,我認為電腦和閱讀兩者間的關係不應是衝突,而是相輔相成。近年來國內教育改革希望培育孩子具備「帶得走的基本能力」,成為擁有「資訊素養」的現代國民。


然而,現今學校教育似乎將資訊教育與資訊素養畫上等號,忽略圖書資訊利用教育的價值,這也突顯出目前仍有多數教師或家長不知教導孩子在處理學校的課業或生活問題時,能有效地尋找、評估、組織並利用資訊,以求得問題解決。

正向宣導閱讀觀念 強化帶得走的能力
陳衛平:關於國內閱讀文化的未來趨勢,我同樣是抱持樂觀的想法,就我的觀察,近年來台灣社會的閱讀人口確實有顯著的增加。但隨著電腦e化時代來臨,國內中、小學校致力於語言教育部分不似以往看重,有愈來愈多家長擔憂:如何加強孩子的語文能力?因為語文能力一旦下降,全民的思維能力也跟著衰退。


電腦網路與圖像化的閱讀行為,會造成思考習慣的改變,跳接式的、區塊式的以大量圖像的印象殘留堆積來回應人生、回應世界,這是我們這一代以及下一代的大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此外,圖像及影像媒介若是優秀內容,那麼它也必須衡量並比較圖像的生產成本與效益和以文字為媒介所產生的成本與效益才行。至於色情、暴力等內容,因網路媒體的發達而暴露在孩子的生活環境中,則是上一代人所無法想像的。


不過,我始終秉持一種信念:「先入為主」是很重要的工作。把孩子安置在良好的閱讀環境裡,讓他儘早習慣並能從中發掘閱讀書本的樂趣,進而將閱讀一事作為個人平日主要的休閒活動。當孩子能體會較深邃、幽雅、豐富的生命情調時,那些浮面的、表相的、感官的刺激,便相對弱化了引誘他們的力道。因此,近年來我積極前往學校堆動「班級讀書會」,希望等他們長大後,仍會清楚記得在上幼稚園或小學時,曾有一本書讓自己深深感動過,或對於未來做人處事上有很大的助益。


我認為現在必須寄望學校致力於推動全民普遍閱讀任務,雖說學校是一處較為「保守」的組織,卻是最適合持續宣導閱讀觀念的基地。我建議未來可制定一個新法:在推動課外閱讀之餘,能夠廣泛運用專業教師人員力量,以加強學生個人的閱讀能力,進而使家長願意投注更多心力。

走出舊有教育窠臼 因應當前環境需求
林文虎:今天有人將孩子的成長教育歸因於家庭或學校單一方面,這不公平!對於一個孩子的人格發展,無論家庭教育或是學校教育都佔有極為關鍵的地位,應同等重視。


儘管大多數人仍認為家庭教育的影響力大於一切,但不可否認的,「學校」還是重建閱讀運動的一處最重要堡壘。面對民眾閱讀習慣和書籍素材種類不斷轉變的今天,學校必須思考:語文不是恆久不變的,如何使所有人追得上語文的時代腳步,培育與電腦拔河的語文能力,才是眼前當務之急。


提升學生閱讀成效或許正是強化語文能力的最好方法?事實上教育的大方向也早已全力朝強化閱讀能力發展!目前的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已逐漸改變傳統的出題方向來引導語文能力的提升,只是多數教師仍堅持「文本才是閱讀」的想法,無法認清:「時代在變、人的思想和作為也應該跟著調整」的事實,無法深切體會:不要只拿過去的「食材」來餵養孩子,而應以今日孩子的「食材」來餵養自己?
由於教師養成年代裡,生活態度、文化價值觀和現代有顯著的不同,許多教育人員,經常將今日孩子所習慣使用,夾雜電腦用語的語文表達視為「洪流猛獸」,無法敞開心胸去了解今時今日孩子心中所想、所慣用的語文表達為何?教者和學習者一直難以在語文學習上對焦,孩子的語文能力備受指責和質疑。閱讀成效在一味批判和指責下自然難有大成效。


其實,孩子都有屬於他們年代的創作能力和創作型態,他們也極力想獲得社會大眾的肯定與支持,只是常常事與願違,因為在大人世界中鮮少孩子一展長才的舞台。


要突破上述現象,先必須設想一套孩子能夠自然接受的語文教育方式,引導孩子習慣閱讀、喜歡閱讀,最好能將閱讀視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當成一件享受的事!老師不會只將就教師的教學方便來設計課程內容;大人也能常常捫心自問:到底我們給了孩子什麼?能不能以關心代替慣用的責罵,以關心來肯定孩子的表現?閱讀和語文能力大大提升實也不是難事!

閱讀從小做起 培養親子共讀樂趣
沈惠芳:對於國人閱讀習慣問題,我是持樂觀的態度。就我在學校所觀察到的個案實例,確實是年紀愈小開始閱讀,所累積的文化資產愈多,且學習習慣也愈牢固。


以部分學生來說,由於他們的父母大多是在學校任教,自懂事以來,目光所及不是父母在寫論文就是在改作業,這些孩子從幼兒至幼稚園階段逐步培養個人閱讀的觀念,不啻替他們未來的學習過程立下良好的根基。


舉個例子,一般可立即在圖書館尋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書籍,且能定下心來專注閱讀的孩子,大多是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正所謂「家庭教育大於一切」,他們不同於一般孩子,往往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並能持續朝著目標前進。


其次,我一直認為教師可透過教學過程適時扮演「推手」的角色,除了督促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外,也同時「逼迫」家長必須跟著閱讀。怎麼說呢?當我在出學生的學習單時,也額外請父母推薦一些小時候曾閱讀過的好書,藉由一同做功課的機會,不僅拉近親子間的關係,也重新喚回父母些許兒時閱讀的回憶,反而有時間再次接觸放下已久的兒童文學。


談到網路閱讀習慣興起對於孩子產生的影響,我認為可將兩者作一結合,比方說在解答問題時,打破以往只從書中找答案的刻板方式,而是從書中確定答案後,透過電腦程式呈現出來(如:以PowerPoint軟體做簡報),由此培養孩子另一項專業才能,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再者,我建議家長除了要求孩子必須多閱讀外,自己更要讀得多,且讀得精,當孩子向你(妳)詢問問題時,才不至於「無言以對」,並可以適時地做一些補充或更正。



**版權為作者所有,請勿翻印

取自人間福報 教育論壇2004.04.18

歡迎進入參觀 人間福報 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耀昇的異想世界 的頭像
    耀昇的異想世界

    耀昇的異想空間

    耀昇的異想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