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瓜分及民族之復興

第三節 頑固勢力總動員


在戊戌年的變法運動之中,外國人頗偏袒光緒帝及維新派,反對西太后及頑固党,因此一個內政的問題就發生國際關係了。後康有為、梁啟超逃難海外,又得著外國人的保護。他們在逃難之中發起保皇會,鼓動外國人和華僑擁護光緒。這樣,西太后和頑固党就恨起洋人來了。西太后要廢光緒,立端王載漪的兒子溥儁作皇帝。剛毅、祟綺、徐桐、啟秀諸頑固分子想在新王之下操權,於是慫恿廢立。但各國駐京公使表示不滿意,他們的仇外的心理更進了一層。


頑固黨僅靠廢立問題還不能號召天下,他們領導的運動所以能擴大,這是因為他們也是愛國分子。自鴉片戰爭到庚子年,這六十年中中所受的壓迫,所堆積的憤慨,他們覺得中國應該火速抗戰,不然國家就要亡了。我們不要以為頑固分子不愛國,從鴉片戰爭起,他們是一貫的反對屈服,堅強的主張抗戰。在戊戌年,西太后複政以後,她便硬不割讓三門灣給義大利,她令浙江守土的官吏準備抗戰。後義大利居然放棄了他的要求,頑固黨更加覺得強硬對付洋人是對的。外人在中國不但通商占地,還傳教,這一層尤其招頑固分子的憤恨。他們覺得孔、孟的遺教是聖教,洋人的宗教是異端,是邪教。中國最無知的愚民,都知道孝順父母,尊順君師,洋人是無父無君的。幾千年來.都是外夷學中國,沒有中國學外夷的道理。這種看法在當時是很普遍的。譬如大學士徐桐是大理學家倭仁的及門弟子,自己也是個有名的理學家,在當時的人物中,算是一個正派君子。他和他的同志是要保禦中國文化而與外人戰。他們覺得鏟草要除根,排斥異端非盡驅逐洋人不可。


但是中國與日本戰尚且打敗了,怎能一時與全世界開戰呢?頑固分子以為可以靠民眾。利用民眾或“民心”或“民氣”去對外,是林則徐、徐廣縉、葉名琛一直到西太后、載漪、剛毅、徐桐傳統的法寶。凡是主張剿夷的,莫不覺得四萬萬同胞是有勝無敗的。甲午以後,山東正有民間的義和團出現。頑固分子覺得這個義和團正是他們所要的武力。


義和團(又名義和拳)最初是大刀會,其本質與中國流行民間的各種會匪並無區別。這時的大刀會專以洋人,尤其是傳教士為物件,民眾對洋人也有多年的積憤。外國傳教士免不了偏袒教徒,而教徒有的時候免不了仗洋人的勢力欺侮平民。民間許多帶宗教性質的廟會敬神,信基督教的人不願意合作。這也引起教徒與非教徒的衝突。民間尚有種種謠言,說教士來中國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國人的心眼以煉丹藥;又一說教士竊取嬰孩腦髓、室女紅丸。民間生活是很痛苦的,於是把一切罪惡都歸到洋人身上。洋人,附洋人的中國人,以及與洋人有關的事業如教堂、鐵路、電線等,皆在被打倒之列。義和團的人自信有鬼神保佑,洋人的槍炮打不死他們。山東巡撫李秉衡及毓賢前後鼓勵他們,因此他們就以扶清滅洋的口號在山東擾亂起來。


己亥年(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袁世凱作山東巡撫,他就不客氣,把義和團當作亂民,派兵痛剿。團民在山東站不住,於己亥冬庚子春逃入河北。河北省當局反表示歡迎,所以義和團就在河北得勢了。毓賢向載漪、剛毅等大替義和團宣傳,說他們如何勇敢,可靠。載漪和剛毅介紹義和團給西太后,於是義和團在北京得勢了。西太后及想實行廢立的親貴,頑固的士大夫及頑固愛國志士,都與義和團打成一片,精誠團結去滅洋,以為滅了洋人,他們各派的公私目的都能達到。庚子年拳匪之亂是我國頑固勢力的總動員。經過四次的御前會議,西太后乃于五月二十五日向各國同時宣戰。到七月二十日,董福祥的軍隊連同幾萬拳匪,拿著他們的引魂幡、混天大旗、雷火扇、陰陽瓶、九連環、如意鉤、火牌、飛劍及其他法寶,僅殺了一個德國公使,連東交民巷的公使館都攻不破。同時八國聯軍由大沽口進攻,占天津,慢慢的逼近北平。於是西太后同光緒帝逃到西安。李鴻章又出來收拾時局。


拳匪之亂的結束是《辛丑合約》,除懲辦禍首及道歉外,《辛丑合約》有二個嚴重的條款:第一,賠款四萬萬五千萬兩,分三十九年還清,在未還清以前,按每年四厘加利,總計實九萬萬八千余萬兩。俄國的部分最多(那時中、俄尚是聯盟國),占29%;德國次之,占20%;法國占16%弱,英國占11%強,日本與美國各占7%強。第二,各國得自北京到山海關沿鐵路線駐兵。近來日本增兵平、津,就藉口《辛丑合約》。第三,劃定並擴大北京的使館區,且由各國留兵北京以保禦使館。


這種條款夠嚴重了,但我們所受的損失最大的還不是《辛丑合約》的各款,此外還有東三省的問題,庚子年俄國趁拳亂派兵佔領全東北三省,《辛丑合約》訂了以後,俄國不肯退出,反向我要求各種特殊權利。假使中國接受了俄國的要求,東北三省在那個時候就要名存實亡了。張之洞、袁世凱竭力反對接受俄國的條款,日本、英國、美國從旁贊助他們。李鴻章主張接受俄國的要求,但是幸而他在辛醜的冬天死了,不然東北三省就要在他手裏送給俄國了。日本、英國看見形勢不好,於壬寅(光緒二十八年)年初,締結同盟條約來對付俄國。美國雖未加入,但表示好感。中國當時的輿論亦贊助同盟。京師大學堂(以後的北京大學)的教授上書政府,建議中國加入同盟,變為中、日、英三國的集團來對付俄國。俄國看見國際情形不利於他,乃與中國訂約,分三期撤退俄國在東三省的軍隊。條約雖簽字了,俄國以後又中途變計,日本乃出來與俄國交涉。光緒二十年(一千九百零四年)兩國交涉失敗,就在我們的國土上打起仗來了。那一次的日、俄戰爭,倘若是俄國全勝了,不但我們的東三省,連高麗都要變為俄國的勢力範圍;倘若日本徹底的打勝了俄國,那高麗和東北就要變為日本的範圍,中國左右是得不了便宜的。幸而事實上日本只局部的打勝了,結果兩國講和的條約仍承認中國在東北的主權,不過劃北滿為俄國鐵路及其他經濟勢力的範圍,南滿包括大連、旅順在內,為日本的範圍。這樣,日、俄形成對峙之勢,中國得收些漁人之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耀昇的異想世界 的頭像
    耀昇的異想世界

    耀昇的異想空間

    耀昇的異想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