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段式的論說文
用四個「論述階段」來完成一篇論說文的結構,便是四段式的論說文。
四段式的論說文,每個論述階段都有名稱:第一個階段叫做「起」,第二個階段叫做「承」或者「正」,第三個階段叫做「轉」或者「反」,最後一個階段叫做「合」。
起,是「從何說起」的意思。一篇文章要說的話很多,你打算從哪兒談起,那兒便是「起」,是這一篇文章的開頭,也是四段式論說文的第一個論述階段,通常單獨成為第一段。
承,是「接著下來」或「繼續下去」的意思,也就是接著第一階段的意思說下去,或者根據第一階段提到的意思繼續發揮。比如你評論一個同學:
「你真是一個好學生。」這一部分是「起」,因為你是從這個地方說起的,接著你說:
「不但品德好、學業優,而且多才多藝,經常代表學校參加校外的比賽,獲得榮譽。」這是「承」,承續上一部分提到的「好學生」的意思寫下來的。因為這一部分都是與第一部分站在同一個論述方向,所以也叫做「正」。
接下來你說:「可惜身體差了些,三天兩頭的跑醫院,平常並把藥水當作茶水喝。」
這是「轉」,就是轉到另一層意思,這意思是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都不曾提到過的。這一部分因為常常與「承」的論述方向相反,所以也有人把它叫做「反」。「承」和「轉」都可狀分別成段;如果因為材料太少,併成一段也行。最後你說:「如果能多注意營養和運動,把身體鍛鍊好,那就是模範生的最佳人選了。」這是「合」,是文章的收束,也是你主要表達的意思所在,就是「主旨」,或者「結論」。這一部分通常也是自成一段。
梁啟超的「最苦與最樂」,也是四段式的論說文。全文共分五段:第「段是「起」,第二段是「承」,第三段「轉」,第四段和第五段都是「合」。
四段式的論說文,跟三段式的論說文不限於三段一樣,也不一定只分四段;前舉梁啟超的文章便是一例。除了前述「合」的部分可以再分段之外,其餘三個論述階段,若為了屑次的需要,或者因為材料充足,因文意再行分段都是可以的。
四段式的論說文結構,起、承、轉、合的順序並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可以自由變化運用的。
比如上例改成:
「你如果能多注意營養和運動,鍛鍊好身體,就是模範生的最佳人選了。你就是身體太差,三天兩頭的跑醫院;不然以你的品德、學業,以及經常代表學校參加校外比奘的才藝,你還不是一個標準的好學生嗎?」
這樣雖然論述階段的順序變了,但仍然是四段式的結構呢。
細說作文之七十三,原刊77年4月28日 「青年日報」國中學生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