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何學習歷史  鍾聖美老師


歷史知識浩瀚無涯,實在難以掌握。尤其近幾年的指考,歷史科的均標多半只比數學乙科高個一、二分,由此可知其難度。如何才能抓住要領,有效學習,我們試著提出幾項建議供同學參考:


一、勤讀課外書籍
有許多的歷史課外讀物可以引起同學的興趣,又可以增加歷史知識、閱讀能力,尤其是人物傳記,從傳記中可以看到主角所處時代的政治、社會、經濟等情境,有助於對整個大環境的建構,亦能建立正確且清晰的朝代認知。此外,部分由改編自歷史的電影、電視劇,甚至引人入勝的歷史背景的電玩遊戲,可藉此找到自己的學習動機,並從中思考歷史課本以外的事物。


二、打好基礎知識
由於國中課本內容過於簡化,且認定同學已具備基礎知識,所以當高中課程採專題式的介紹時,常令同學更為困惑。因此,同學應先建立朝代順序、特色、重要大事等概念,增加橫切面的知識,才方便進行縱剖面的分析比較。至於這些基礎知識該如何獲得?建議同學利用國立編譯館所編的舊版教科書,將其列為第二個版本。常有同學質疑:讀兩個版本會不會費時?發現許多以前未讀的史事,要不要記?其實讀第二個版本的目的是對同一個歷史架構,藉由不同的敘述,進而釐清概念,所以無須刻意掛記書中所提及的特殊名物。其次,透過第二本書,可以看到作者用不同的形容,來解釋你在第一本書中已經掛記的名物,那時你的心情會很愉悅,對這些名物反而會加深印象。那些重複的名物,就是必須牢牢記住的重點。


三、注重理解
歷史所要培養的能力包含: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歷史事件的發生和當時人的心理與思想有關係。如果能了解當時的人在想什麼,就可以大略知道為何會有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如:在明朝時,中國逐漸形成天朝的世界觀,中國是世界的中央上國,可以自給自足,因此不需要外國的貨物。中國和外國通商,當然就視為中國人對外國人的恩惠了。但外國人會這樣想嗎?如果不是這樣想,則中西雙方的衝突自然無可避免了。透過這樣的思考判斷,中西衝突的原因就不難明白。歷史決非死記硬背所能讀好,近年來的聯考命題也愈趨靈活,唯有將課本的人、事、時、地、物徹底了解,最好將這些資料情境化,腦中鋪陳岀一幅幅畫面,宛如自己置身其中,讓歷史鮮活起來。


四、掌握脈絡
唐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就是要我們從人事的變遷、制度的興革、文化的活動及種種現象做一瞭解。因此在讀歷史時,誰都勸我們要注意到這些現象的來龍去脈,所謂「鑒往知來」,正是我們所要的主要目的。歷史科具有複雜的年代和人物背景,必須瞭解各章節的大標題重點,掌握其間因果、互動關係。如果沒有閒暇閱讀課外讀物,最起碼要在上課時專心聽講,師長皆會詳加解說,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五、一些小技巧:
讀歷史無法避開令人頭痛的年代,瑣碎的敘述,此時,不妨自創招數,化繁瑣為簡約,如:
1.圖表:利用圖表,或標明範圍,或整理系統,即可一目瞭然。
2.觀察:課文稱「蘇軾的字渾圓」,則察對其字;「隸書筆勢易曲為直,改圓為方」,則與篆字對比,果如課文所敘,印象自深。
3.諧音: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年代一四九二 ― 一試球兒;龐貝古城的發掘於一七四八年 ― 一起死吧;八國聯軍俄德法英日奧義英 ― 餓得話每日熬一鷹…有趣又不易忘記。
4.關鍵字:提綱挈領,只記關鍵字,如惠吳戴皖,代表乾嘉年間考據學之流派:惠棟為吳派,戴震為皖派。


歷史科試題在題型上已經突破的傳統史事記憶形式,增加思考性、比較性、整體性及觀念性的試題。因此同學在準備時最重要的是建立完整而清晰的歷史觀念,充份掌握歷史脈絡、演變發展以及重要概念,如此才能融會貫通,應付千變萬化的試題。


最後,引述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教授的觀點,讓同學思考學習歷史的作用:讀歷史其實就是在讀人類自己的故事,這些故事也都發生在自己或周遭人的身上。看到這齣戲有趣或悲忿的時候,不要忘了要回頭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是一樣。學習歷史除了知識的需求外,其實是讓我們有機會從別人看到自己,並站在人類一分子的立場,共同分享與分擔這些歷史經驗。並將這些經驗回扣到自己的身上,回到自己本身,與自己對應。從這樣的角度去學習,歷史才能啟發你的智慧,啟發你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啟發你對人的同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耀昇的異想世界 的頭像
    耀昇的異想世界

    耀昇的異想空間

    耀昇的異想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