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說講評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正男教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說技巧:
一、語音方面:我們分成聲、韻、調與語調四項來說明。
(一) 聲的方面:一般人的錯誤都差不多,較特別之處,亦即舌面擦聲誤發為舌尖音,如信心「ㄒㄧㄣˋ心」發為「ㄙㄧㄣˋ心」、「歡喜」、「消息」二詞亦然,這情況發生得比較多,希望年輕朋友,在學了英文以後,切勿將英文發音與國語發音混淆。此外亦有將「ㄖ」誤唸為「ㄌ」,如「人」「ㄖㄣˊ」唸成「ㄌㄧㄣˊ」,「熱」「ㄖㄜˋ」唸成「ㄌㄜˋ」。不過這種錯誤已較少發生了。
(二) 韻的方面:比較普遍的錯誤是舌根、舌尖音的混淆。也有些是捲舌韻符的發音有些許誤差,如「ㄦ」發成「ㄜ」,而已「ㄦˊㄧˇ」發成「ㄜˊㄧˇ」、二十「ㄦˋ ㄕˊ」發成「ㄜˋ ㄕˊ」。希望要加強練習以求改進。
(三) 調的方面:普遍的錯誤是上聲的末尾不完全,以及輕聲的變音不夠。
(四) 語調方面:一般來說,參賽者語調都相當正確,有以前常犯的錯誤發生。例如爸爸「ㄅㄚˋ ˙ㄅㄚ」唸成「ㄅㄚˊ ㄅㄚˊ」,媽媽「ㄇㄚ˙ㄇㄚ」唸成「ㄇㄚˇ ㄇㄚˊ」的情況已沒有再發生。但在演說中提到親人,最好加上「我的」較為妥當,以免造成疑惑。
二、內容方面:分思想,結構與詞彙三方面。
(一) 思想方面:在以前,思想是嚴肅的問題,現今則是重要問題。其著眼點在於「合題性」的分析,亦即內容是否切合命題的核心。演說內容必須切題,否則天馬行空抓不住重點,就影響成績表現了。
(二) 結構方面:最完美的結構應包含五部份,茲分別說明:
1. 稱呼:應就現場的實際情境,及自己的身份,作一適切的稱呼。這是有彈性、可調整的,端看個人的隨機反應。
2. 前言:即破題,要簡短而有力。可用一個小故事、笑話來開始。亦可直接道出問題之本質核心,切勿冗長才好。
3. 本論:將自己的中心思想在本段作充份的發揮。
4. 結論:可在準備時間內先擬妥約三十秒鐘長度的簡短有力的結論,於第一次鈴聲時,立即導入此事先備妥之結論,如此可較適當的掌握時間。
5. 致謝:自然、從容地致謝下台,切勿「無疾而終」或「嚇人一跳」。
(三)詞彙方面,應運用豐富正確而典雅的詞彙以充實並美化演說的內容。而獲得豐富、正確而典雅的詞彙的不二法門是多讀書、多思考、多練習。在此要特別提出一個令人憂心與失望的現象;我們努力地推展國語文教育的成果,往往被傳播媒體一個錯誤的示範就輕易地破壞了。在國小組演說裡即出現了模仿自電視綜藝節目主持人的不雅詞彙,在此特別呼籲傳播媒體及節目主持人,本乎其道德良心,給社會大眾作正面的傳播,發揮正面的教育功能。總之,希望我們能儘量使用較高層次的詞彙。
三、儀態方面:這方面由於經濟的繁榮,所以在服裝儀容方面早已都有相當的進步。不過在敬禮的姿勢方面應稍加注意,也就是不需太過份,只要給人能感覺到你的誠意就可以了。
演說講評 成功大學謝一民教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演說的表現類型,可分下四種:
1. 講故事型:演說如敘述故事,令人聽來津津有味。
2. 議員問政型:言詞犀利,氣勢咄咄逼人,表現非常鎮靜。
3. 宗教家或教育家型:演說過程,諄諄教誨,表現濟世心態,非常溫馨。
4. 大人物演說型:這是最不好的一種。大人物上台說話,很少七、八字形成一句,常是兩、三字斷開。例如:「今天 我們 來參與 這一次的 大會。」說話小心謹慎,反而未能輕鬆自然。
另外,演說中應避諱的一點,就是「手劫太多」。手勢的作用,在增強語音的力量,但手勢用太多,反造成喧賓奪主。
演說評分標準包括語音 45%,內容 45%,儀態 10%。就儀態而言,擺在朗讀倒還無所謂,因其拿了文章,照本宣科,看不出儀態變化。但演說則不同,演說者面前,無遮蔽物,整個人呈現大眾面前。演說能否感人?能否給予聽眾感染力?彼此能否產生共鳴?我想,儀態是很重要的。
- Feb 21 Sat 2009 10:57
《演說》演說的技巧-02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