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

學習物理學,不能只是記憶書本的資料、定律和公式,或者埋首於解題能力與技巧。對於物理知識的掌握並需自己建構物理的內容架構,瞭解學說的基本假設,分析概念間的關連;能應用知識於實際操作中,體認科學的精神與方法。

如何學好物理?重點在於『勤於思考』,初學者對於新的概念理解其緣由,定義或經驗公式注意其含意與假設條件;重要的是能夠用自己的話,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就好像看完報紙時,你會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討論新聞上的主題;而不會完全照報紙的內容重述而已。對於初學的定理、證明或公式的推導,不能光靠閱讀;物理不是用讀的。閱讀瞭解其思路與關連後,必須蓋起書本,親自演算一遍(完整的一遍也就夠了),如果自己做時,寫不下去,想一想,關鍵在那裡,重新閱覽後再繼續試做,這樣你對於成立的條件、適用的狀況、關鍵的步驟、推算的技巧會有較深入的體會,學習物理一定要作習題,但不是要作很多習題,而是親自作基本精要的題目,如果做完題目,對於是否作對了都沒有把握。

即使與參考答案一致,並不表示你對於題目的概念理解了。習題的功能在於檢驗自己對於概念的認識是否清楚。不是為了準備考試!最可怕的不是自己尚未理解,而是自己尚未理解而卻以為自己已經理解了!當解一個物理題目時,通常需要先思考的是:

¨         題目裡提供了哪些資訊,各代表哪些物理含意與情境。

符合哪些物理的狀況

例如:當物體不受外力時,則物體的動量守恆。

物體不受外力時可能是直接說明,也可能是隱含的狀況(如碰撞)。


 

¨         解決問題需要哪些未知的物理量,是否有足夠的條件(方程式)。

當列出適當的物理關係式後,所剩的就是數學的解題(偶而需技巧)而已。如果自己對於所列的關係式都知道為何可以適用於所提供的情境。而不是思索符合參數的方程式而已。除非數學計算粗心,否則應該對於自己的答案會有信心。與參考答案不一致,並不代表你的是錯誤的。(我不喜歡用標準答案的字眼)當做完題目時,應該先從題目以物理的觀點想一想答案所反應的情境是否合理。

物理量的數量級是否適當。

例如:在某次的自然科物理能力競賽時,某生解出我的第一小題題目後得到電子的速度是x.x×1014公尺/秒(x.x確實數字不記得),但仍然很努力的繼續往下一小題算下去,一點都沒有想到因為粗心的失誤而得到超過光速的數值。做完題目後重要的不是對答案,而是思索題目所關連的是哪些物理概念,是否自己都清楚了。每一個物理小單元所欲傳達的只不過是少數的一二十個概念。而出題者可以根據不同概念的排列組合,而產生各種變化的題目。15個不同的概念,可組合215-1=32*1024-1個題目,做得完嗎?重要的不是多做題目,而是能整理出每個單元的物理概念,理解概念間的關連與情境(適用條件/狀況)。利用少數的題目幫忙自己檢驗已經理解了哪些概念。當看到題目時,能分析出題目是在檢驗哪些概念,表示已經入門了!

因此當初學閱讀物理的單元每一段時,在書本旁或用紙標明該段落試圖表明的物理概念。當初學閱讀完物理的整個單元時,想一想!(不看書本完成以下動作)這一章試圖在說明哪些物理概念,概念間的結構關連性如何!並畫一張概念結構圖。瞭解主要架構後,將每一個概念的基本假設(適用狀況),描述的意義寫下來。然後和課本比對。如果能做到以上功夫,相信可以事半功倍!做練習題時,對於解題最初所寫下的式子前先寫一段為何可以寫該式子的原因。

例如:因為系統無外力作功,故能量守恆。多作幾次,你就知道那些題目不過是不同概念的隨意組合吧了!也清楚哪些是較重要的概念。而且這樣做也可以在思考不出解題方式時,幫助你思考的方向。讓你瞭解已知的條件,以及尚缺少哪些資料。


閱讀物理相關資料時,想一想:

哪些是在說明事實!哪些是在做推論!包含哪些假設!

對於物理量的數值有約略數量級的概念!

如果可能自己練習由已知的資料推論可能的結果。

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只是缺乏練習而已。

本文取自台灣師大物理系黃福坤教授網站「物理教學示範實驗教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耀昇的異想世界 的頭像
    耀昇的異想世界

    耀昇的異想空間

    耀昇的異想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