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歷史科

壹、前言

「歷史」,是演變而成的,也就是說由一年與一代代的事蹟累積而成!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特別的事件,必須記住,因為如果真的能夠記住每一個時代事蹟的話,即為有了一個「歷史」的「輪廓」!

貳、記憶原則

歷史基本的架構是人(who)、事(how)、時(when)、地(where)、物(what)所組合,因此,歷史課本提到的這五個要素,就要花一些時間去記憶,不過並不是每一個人名、事件、時間、地名、物品都要生吞活剝地硬記,那樣的記憶,只是加重腦容量的負擔罷了,這裡提供大家幾個原則:

壹、           『人』歷史上的大人物(偉人、名人、大壞人)

這些大人物出生在那一時代?做了什麼事?寫了那本書?甚至說過那些話?都要一併記住,可以收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貳、           『事』歷史上有意義及影響深遠的事件:

例如:周公東征,該記住這場戰爭的「歷史意義」是什麼?也就是瞭解「前因後果」,至於周公如何調兵遣將?倒不是最重要了。

參、           『時』歷史上有些特別事的時間:

例如:春秋戰國時代開始於那一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時間;某個定時間範圍發生什麼事,也要整理歸納如那些事發生於1919年到1939年的戰間期,或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等。

肆、           『地』歷史上重要的地名:

例如:歷代建都何處?最早、第一、最後等地名,及地名出現的時機;如:台灣開港通商,首見於那一條約或是台灣割讓給日本是在哪一項條約。

伍、           『物』歷史上重要的發明文物:

特別是對該時代有意義,對後世有影響者要特別留意,如:瓦特改良蒸汽機成功、造紙術的西傳、古騰堡應用印刷術等。

注意這五個要素之間相關的、互動的關係,如:人與事、事與物等交錯關聯的因果,千萬不要孤立的去記,不要割裂歷史的動態感與連續性,多運用「聯想的工夫」,當能把歷史讀活。


 

參、結論

一、            同學們研讀歷史時,應注意不管面對多艱深、冷僻、有爭論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對問題必須要能通盤理解,對於相關題目,要能綜合整理、比較分析,觀念務必要清楚,也就是『少死背、活讀書』。

二、            建立正確的時序觀念,有意義的瞭解歷史事實的前後連慣性,避免無意地背誦片段的歷史知識。

三、            另外歷史考科考題開始趨向「生活化」、「取材多樣化」,對於歷史知識的「理解」也成為拿分重要因素。同學應多多培養自己的閱讀能力,廣泛閱讀相關的課外書籍,還有注意時事的變化。

四、            確實做好「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與「課後複習」三步驟。

五、            「勤讀」是考得高分的不二法門,「信心」則是奠定勝利的重要基礎。以上幾個讀歷史的原則與方法,謹提供同學應試的參考,預祝大家在各種考試中得心應手,金榜題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耀昇的異想世界 的頭像
    耀昇的異想世界

    耀昇的異想空間

    耀昇的異想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