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觸景傷情的抒情文

  擁有「思前想後」的本領;是人們擁有傷感的唯一理由;而能引起人類思前想後之感傷者,不外是人、事、景、物。其中景物更優於人事;也就是說:我們總是先由景物的接觸,才因而想起與此景此物有關的人事,再從中產生懷想、感慨、憤世、悔恨等種種情感的。

  觸景傷情的抒情文也具有「思前」「想後」兩種傾向。前者是由於目前的景況,跟過去的景況有些相似,因而使想起過去,引發傷感。例如唐人崔護蜇的「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就是屬於這一類。後者則不是眼前景物令人想起從前,相反的,是聯想到以後,因而引發慨嘆。像元人馬致遠的「天淨沙」散曲「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就是藉目下衰落蕭條的景物,襯托出遊子的悲苦情懷--現在就是如此悲苦,往後還能更好嗎?

  時間的轉換,造成「今不如昔」或「後不如今」的聯想,固然可以引發感慨,寫成觸景傷情的抒情文;空間的改變,造成「此不如被」或「彼此不相若」的狀況,依然可以觸動懷想,寫成觸景傷情的抒情文。在這方面,陳之藩的「失根的蘭花」可作為代表。

  在觸動作者「飄零異邦心情悲苦」之情以前,他是快快樂樂的應朋友之邀,前往一個大學看花的。這個大學的校園果然美麗,他用「美得像首詩,也像幅畫」來形容,可見得出他的滿意程度。如果不是花圃裡的那些花,那些種得不是地方--本是中國的,卻流浪在外國--的花,觸動了他懷念祖國的心絃,他應該是可以「快快樂樂出門」、「高高興興回家」的。

  使他傷情的「景」只寫到第二段,從第三段開始,就是他一連串的回想,從花的背景,想到十幾歲起在外面的飄流,順序說到在美國的流浪,感到與在國內的流浪有些不同,卻嘗不出個中滋味。現在從看花的感憶,他體悟到了其中的緣故:花搬到美國來,我們看著不順眼;人搬到美國來,也同樣不安心。原來萬物跟人一樣,都有戀「母」情結;人也跟萬物一樣,沒有「根」就活不下去了。

  這一篇文章,一直到最後都沒有再回到「看花」的情節,表示「景」的利用已告結束,也可見本文是一篇抒情文。又,初作回想時,他是藉著空間的轉換來變化場景的,但旋即以「我怎樣也不能把童年時的情感再回憶起來」一句,將時間回溯到以前。事實上,在同一時間中,不會有空間的變動;一切空間的變動,都是有時間關係的。因此寫作抒情文,點明時間應是絕對的要務。


細說作文之四十九,原刊76928日 「青年日報」國中學生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耀昇的異想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